特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实施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2:01:07   浏览:88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特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实施细则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海关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二○○一年第24号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现公布《特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实施细则》,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1月1日以前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签发的《机电产品进口证明》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但不再延期,逾期失效。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 石广生

                   海关总署署长 牟新生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特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特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进口单位将特定机电产品进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行为。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简称为外经贸部)负责会同海关总署制定、调整和公布特定机电产品目录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申请进口特定机电产品的资格与条件:
  (一)申请进口单位应当在近三年内没有逃汇、套汇、骗取出口退税、走私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申请进口单位应当具有所申请特定产品的经营权;
  (三)申请进口单位应当具有与所申请特定产品相适应的生产、销售、维修、服务和配件供应能力;
  (四)申请进口单位应当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五)申请自用的可不具备本条(二)、(三)、(四)项规定的资格与条件,但是应当提交合理的申请理由和适当的申请数量。

  第五条 申请进口特定机电产品应当提供如下文件:
  (一)申请进口特定机电产品的报告;
  (二)《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如附件一);
  (三)营业执照及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经营范围的法定文件(复印件);
  (四)采用国际招标方式进口特定产品的,还应当同时提供国际招标主管机构签发的《国际招标评标结果通知》;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文件。

  第六条 特定机电产品进口审批原则:
  (一)保障科研、教育、文化、卫生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进口自用;
  (二)优先考虑生产、销售、服务能力强的进口单位的申请;
  (三)考虑申请进口单位近三年进口该特定产品的实际有效业绩;
  (四)适当考虑新增的申请进口单位;
  (五)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七条 进口特定产品,申请进口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一式两份,向相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外经贸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简称地方外经贸主管机构、部门机电办)办理核实手续。在未设立机电办的部门,向本单位工商注册地或者法人登记地的地方外经贸主管机构办理核实手续。经地方外经贸主管机构、部门机电办核实后,向外经贸部申请办理进口手续。

  第八条 外经贸部收到进口单位申请后,应当在30天内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签发《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如附件二)。

  第九条 进口单位凭《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对外签约、向银行购汇,海关凭《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办理验放手续。

  第十条 《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的有效期、变更、换发和延期《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在有效期内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中有关项目内容的,进口单位应当持原《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到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换证手续;原发证机关应当收回旧证,并在换发的新证的备注栏打印"换证"字样。实际用汇额不超过原定用汇额10%的,不需变更《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延期的,进口单位应当到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换证手续,《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只能延期一次。

  第十一条 《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如有遗失,进口单位应当立即向原发证机关挂失,经原发证机关核实后,如无不良后果,予以重新补发。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适用本细则:
  (一)进口特定产品的零部件,构成整机特征的;
  (二)加工贸易项下进口特定产品用于生产内销产品或者留作自用的;
  (三)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特定产品用于生产内销产品的;
  (四)采用租赁贸易、补偿贸易等贸易方式进口特定产品的;
  (五)以无偿援助、捐赠和经贸往来赠送等方式进口特定产品的;
  (六)我国驻外机构或者境外企业在境外购置的特定产品,需调回自用的;
  (七)其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细则:
  (一)加工贸易项下进口特定产品用于复出口的;
  (二)将特定产品进口到我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并用于复出口的;
  (三)由海关监管,暂时进口特定产品的;
  (四)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自用进口特定产品的;
  (五)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十四条 本细则由外经贸部负责解释。过去有关规定凡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十五条 本细则自二○○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浙江省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范》的通知

浙江省司法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范》的通知


浙司党〔2010〕26号



各市、县(市、区)司法局党委(党组),省律师协会党委:
  现将《浙江省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范》印发给你们,请及时组织学习,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五日


浙江省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我省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以下简称“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保证律师工作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以下简称《党章》)、中组部和司法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律师行业党建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党建带队建,不断增强律师行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律师积极履行职责,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科学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条 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党建,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活跃党的工作,把广大律师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二章 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

  第四条 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律师行业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大力加强律师行业党的组织建设,努力形成分布广泛、完善严密、坚强有力的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律师行业的广泛覆盖。
  第五条 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包括律师事务所独立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各市(省直)律师协会党的基层委员会或者党的工作委员会、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律师协会基层党组织”),各县(市、区)律师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或者党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党总支”)。
  第六条 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重要事项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基层党组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带头发扬民主,自觉接受监督。
  第七条 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任务,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一)发挥团结和凝聚广大律师的政治核心作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引导和监督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遵守法律和行业规范,促进律师事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律师,组织广大党员律师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章,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三)切实加强对党员律师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督促党员律师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忠实履行党员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严肃党的纪律,教育和督促律师行业党组织班子成员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五)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科学制定发展律师党员的规划和计划,重点做好在优秀青年律师中发展党员工作,有计划地吸收律师业务骨干入党,积极稳妥地做好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切实加强在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的律师事务所发展党员工作;认真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等工作;
  (六)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律师行业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员律师的宗旨意识、依法执业意识和诚信观念,用优良的党风带动行风建设;
  (七)积极开展创建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律师示范岗等活动,激励党员律师奋发进取,为推动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功立业;
  (八)团结凝聚律师事务所非党员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意见,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九)关心和参与所在单位重大问题的讨论,促进律师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十)领导本单位的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支持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独立开展工作。
  第八条 律师事务所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应当设立独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可以成立联合党支部,也可由上级党组织指定将其编入当地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的党组织。
  第九条 律师事务所联合党支部的设立,要综合考虑办公地点、业务类别等情况,以便利党员律师参加组织活动。每个联合党支部的党员律师原则上不超过10人,律师事务所不超过5家。
  第十条 律师事务所实行建所与建支部同步。新设立的律师事务所符合成立独立党支部条件的,应当在省司法厅核准设立该所的30日内,成立党支部;对党员律师人数不足3人的,主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省司法厅核准设立该所的30日内,协调其加入联合党支部;无党员律师的,主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省司法厅核准设立该所的30日内,指派党建工作联络员。
  第十一条 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应当成立支部委员会;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
  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可设立若干党小组。
  第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成立党支部、支委会,由上级党组织批准。
  支部书记、副书记、支部委员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每届任期为2至3年。
  第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可以设立党总支。党总支下设若干党支部。
  第十四条 各市(省直)律师协会应当设立基层党组织,党员律师超过50人的县(市、区),可以设立律师党总支。
  律师协会基层党组织和县(市、区)律师党总支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负责指导和管理,对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五条 律师协会基层党组织和县(市、区)律师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委员由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批准。闭会期间,律师协会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副书记、委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任命。
  第十六条 律师协会基层党组织和县(市、区)律师党总支,根据党组织具体隶属关系,领导或者指导下属各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工作。除承担本规范第七条的主要任务外,同时承担下列职责:
  (一)研究本地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对所属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请示的有关问题作出决定、批复和答复;
  (三)指导督促所属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按期进行换届;
  (四)对所属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和重要工作部署进行督查、检查;
  (五)根据上级党组织关于党员党费缴纳规定,制定本地区党员律师党费缴纳标准和办法,协助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收缴党员律师的党费。
  第十七条 律师协会党的基层委员会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十八条 律师协会党的基层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经常对党员律师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检查下属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律师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
  (二)协助律师协会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工作;
  (三)检查、处理下属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律师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决定或者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
  (四)受理党员的控告、申诉,保障党员权利。
  第十九条 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按时换届。

第三章 组织工作制度

  第二十条 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和落实组织工作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
  第二十一条 律师协会基层党组织和县(市、区)律师党总支应当制定党组织议事规则,明确议事范围、议事程序,完善党组织的决策工作机制。
  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应当落实以下组织工作制度:
  (一)组织生活会制度。侧重于理论学习,传达党的会议精神和交流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等。组织生活会一般每月一次。
  (二)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制度。研究和组织开展支部工作计划,通报各项工作情况。支委会每月一次,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每季至少一次;无支委会的,支部党员大会每季至少两次。支部党员大会参加人数应不少于90%。
  (三)党课和主题党日制度。主要进行党性党风和党的基本知识等教育;在建党纪念日或者其他重大活动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有针对性的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组织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一年不少于一次,并可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四)思想政治形势分析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思想政治形势分析,研究分析本支部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积极开展包括解决实际困难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重点对象和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五)谈心谈话制度。建立党员思想工作责任制,支部成员每半年与本支部的党员谈心不少于一次,支部书记要带头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对违规违纪的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帮助。律师事务所主任为非中共党员的,支部书记应当定期与其沟通情况。
  (六)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分析党内思想状况,加强党员思想教育,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民主评议活动的党员参加率应达到100%。
  (七)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民主生活会上反映的问题要组织整改,提出改进的意见。未设支委的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可结合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一并进行。
  (八)党员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一般每季度一次,以个别汇报为主,也可结合党的会议进行;重大事项随时汇报,预备党员应提交书面汇报材料。
  (九)对律师事务所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建议制度。对涉及律师事务所工作发展规划和重大措施、推荐律师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到律师协会和其他机构担任职务、推荐律师参选评优、推荐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或者办理党和政府交办的重要法律事务等,积极认真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通过建立与社区、乡村结对、帮扶,参与信访工作、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行之有效的载体,不断拓宽党员律师服务群众的渠道,构建党员律师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增强服务的实际效果。
  对于上述制度,党支部应当每年制定具体的落实计划。支部的工作计划和落实情况要及时报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加强督促检查。

第四章 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第二十三条 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律师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通过个人自学、支部组织学习、党员集中轮训等形式,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
  第二十四条 党员律师每年参加党性党风和党的知识等教育培训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
  第二十五条 严格按照党章规定,落实党员日常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党员律师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党员律师自觉参加党的活动,履行党员义务。
  第二十六条 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完善监督制约体系,保证党员律师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律师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二)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本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
  (三)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依法、诚信、规范执业;
  (四)认真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
  (五)尽职尽责工作,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六)坚持原则,廉洁自律,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第二十七条 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要经常听取党外律师、其他工作人员、社会群众对党员律师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员律师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对于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律师,要及时谈话提醒。
  第二十八条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对违反党纪党规的党员律师应当给予相应的处分,直到开除党籍。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应当予以教育,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
  第二十九条 加强对党员律师的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专职律师党员(不含离退休后从事专职律师工作的律师,下同)的组织档案由律师事务所的主管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党组织管理。
  (一)党员申请从事专职律师职业的,应当同时将组织关系转入主管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党组织;
  (二)专职律师党员申请变更执业机构的,其组织关系档案应当同时接转主管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党组织;
  (三)对因各种原因,尚无法转入组织档案的,按照流动党员的管理规定,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四)对外出6个月以上的党员,应将组织关系转至外出地的单位过临时组织生活;
  (五)对出国、出境的党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本人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并办理保留党籍(出国定居则停止党籍)的手续;
  (六)对已不从事专职律师工作的党员,应将其组织关系转至其新的工作单位党组织;对没有新的工作单位的党员,应将其组织关系转至其所在地的社区(行政村)党组织。
  第三十条 建立信息报送平台,畅通党建信息传输渠道,认真做好律师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律师的信息采集、报送工作。及时补充更新党员律师受教育、执业流动、奖惩等信息,为有效加强党员律师管理提供依据。
  建立律师行业党的组织建设情况月报制度。各基层组织及时将组织建设情况报送县、市司法行政机关,由县、市司法行政机关于每月5日、10日前,向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上报上一月度本地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统计报表。
  第三十一条 建立律师行业党员示范岗制度,由各市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或者律师协会党组织根据本地区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和党员律师情况,确定本地区“党员律师示范岗”的数量和分布,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第三十二条 党员律师示范岗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场坚定,政治觉悟高;
  (二)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牢固树立诚信服务、尽职尽责、信誉至上的服务理念,未曾受过党政纪律处分、律师行政处罚和行业处分;
  (三)乐于奉献,积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关心行业的建设与发展;
  (四)有较强的律师业务专业水平,能指导和带领青年律师开展律师业务,在律师事务所有一定的影响力;
  (五)自觉遵守党支部及律师事务所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党支部建设和律师事务所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树立榜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五章 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第三十三条 按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求,以提高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水平为目标,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乐于奉献、充满活力的律师行业党务工作人员队伍。
  第三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原则上由律师事务所主任担任;律师事务所主任为非中共党员的,由合伙人中的党员律师担任;主任、合伙人都为非中共党员的,由政治素质高的骨干律师担任。律师协会基层党组织和县(市、区)律师党总支书记一般由司法行政机关领导兼任。
  第三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指派的律师党建工作联络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3年以上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有较好的党建理论水平;
  (三)熟悉思想政治工作,掌握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律师管理工作业务,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干净干事,乐于奉献,作风正派,严守纪律。
  第三十六条 律师党建工作联络员的职责是:
  (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议、决定和领导机关有关党建工作的规定要求;监督、指导律师事务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
  (二)指导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三)协助党组织做好律师、律师事务所辅助人员(含实习律师)党员发展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帮助律师事务所做好青年、妇女和统一战线工作;受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辅助人员入党申请;
  (四)支持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依法履行领导和管理职责,推行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促进律师工作健康发展;
  (五)深入了解律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职业道德状况,宣传党的基本知识;
  (六)定期、不定期地到联系的律师事务所了解指导工作,列席律师事务所有关会议,对律师事务所发展、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政治理论学习等重要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每半年向指派的党组织汇报一次工作,重要情况随时汇报;
  (八)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三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有重大事项和其他重要情况,律师党建工作联络员应当及时向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通报情况,并协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律师党建工作联络员不得泄露律师工作涉及的商业机密和不宜公开的事项。

第六章 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三十八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党组织,应当根据中央和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实际,制定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到工作议程,定期讨论研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第三十九条 建立健全完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对本地区的律师党建工作负总责,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并成立律师行业党建专项工作办公室。律师协会党组织应当结合行业自律,积极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
  第四十条 建立律师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为党员律师、党务工作者、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和载体。
  第四十一条 建立健全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检查考核机制。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和党员律师参加学习教育、履行党员义务、服务群众等情况,纳入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年度检查考核以及创先争优的内容。
  第四十二条 建立健全律师行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以及律师协会党组织成员,要结合工作分工,确定律师行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定期深入联系点进行调研,了解掌握情况,加强指导和督查,研究解决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困难。
  第四十三条 建立健全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制度。要确定一批组织健全、管理规范、工作活跃、成效显著的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作为示范点,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形成一批体现时代要求、服务特色鲜明、引领行业先锋的党建工作示范群。
  第四十四条 大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等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律师进一步增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律师行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律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十五条 建立健全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列入司法行政机关律师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范围;对党员律师缴纳的党费确定一定比例,返回用于支部工作。
  各地律师协会应当将党建经费列入律师协会工作经费预算予以保障。律师事务所要积极支持党支部和党员开展活动,保证党组织的活动经费。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党员组织关系在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的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律师助理和其他聘用人员,适用本规范。
  第四十七条 党员律师不足50人的县(市、区),可以设立党建工作联络组,有关工作要求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的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按本规范执行。








论服务质量侵权责任

 赵 康

(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广东 广州510232)

摘要:服务质量侵权责任是指服务的提供者因服务质量存在缺陷,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它是独立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的一种特殊民事侵权责任,并与后两者并行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质量侵权责任制度。服务质量侵权责任具有“竞合性”,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是构成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的前提条件,过错推定兼公平原则是其归责原则。“服质量侵权责任的损害赔偿不仅包括对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的赔偿,还应包括对精神损害的赔偿。

关键饲:产品责任服务质量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侵权责任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对建筑质量侵权责任也有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服务质量侵权造成损害同样要承担赔偿责任。那么服务质量侵权责任是不是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相并行的质量侵权责任?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的概念如何界定?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否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相同,这些问题我国现行立法并不十分明确,法学界的探讨也不多。本文试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从产品责任谈起

“产品责任”一词在我国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产品责任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所引起的民事责任,其性质为侵权责任。《产品质量法》没有使用“产品责任”一词,而使用了“产品质量责任”这一概念。所谓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质量义务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从产生和发展看,产品责任是由合同责任、侵权责任衍生发展起来的。“产品责任”( Product liability)一词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笔者认为,应当区分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将产品责任理解为民事侵权责任,以便与国际通行的概念相一致。产品责任之实质是由于产品质量缺陷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责任。因此,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称之为“产品质量侵权责任”,简称产品侵权责任。这不仅准确地概括出了产品责任的法律性质,与国际上已广泛接受的概念相一致,而且也符合《产品质量法》上“产品质量责任”的内在逻辑。但是,服务质量侵权责任是不是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相并行的质量侵权责任?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从立法来看,服务质量侵权责任是独立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责任,《产品质量法》第2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可以看出,《产品质量法》不仅明确将“建筑”排除在其适用范围之外,而且也将“服务”排除在其适用范围之外。立法者的意图十分明显:将建筑质量侵权责任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分别立法予以调整。1997年颁布的《建筑法》已明确规定,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有关“责任者”应承担赔偿责任。虽然立法者没有表示要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法》对服务质量侵权责任进行调整(实际上也不大可能制定这样一部法律),但立法者对“服务缺陷”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同样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态度还是十分明确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3款明确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产品质量侵权可依据《产品质量法》请求赔偿,建筑质量侵权可依据《建筑法》请求赔偿,服务质量侵权则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赔偿。由此可见,我国立法已初步建立起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服务质量侵权责任“三位一体”的质量侵权责任制度。

其次,从司法实践来看,服务质量侵权责任是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并行的一种侵权责任制度。从近年来新闻舆论公开报道的服务质量侵权案件可以看出,服务质量侵权案件诸如医疗责任事故请求赔偿、美容造成毁容请求赔偿、旅游缺陷造成损害请求赔偿、交通服务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等等,既不同于产品质量侵权赔偿案件,也不同于建筑质量侵权赔偿案件,其在责任主体、归责原则、赔偿数额、法律依据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已逐渐发展成为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相并行的一种侵权责任制度。

再次,从理论上分析,服务质量侵权责任也是一项独立、特殊的侵权责任制度。对此,笔者将在本文第2部分进行探讨。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将产品质量侵权、建筑质量侵权、服务质量侵权概括为质量侵权,即产品、建筑或者服务的质量存在暇疵而致他人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的作为或不作为。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质量侵权是一种侵权行为、违法行为,它既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作为即积极为之,不作为即消极为之;其二,质量侵权是由于产品质量、建筑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存在暇疵所致,因此,又可将其划分为产品质量侵权、建筑质量侵权和服务质量侵权三种主要情形;其三,质量侵权的事实结果是致他人人身或者财产遭受损害,如果没有任何损害结果发生,就不存在所谓质量侵权;其四,质量侵权的法律后果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质量侵权责任,亦可称为质量侵权赔偿责任。

质量侵权责任既不同于产品质量责任,也与产品责任有所区别。一般认为,《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质量责任是一种综合责任,既包括民事责任,也包括行政责任,还包括刑事责任。

质量侵权责任则是一种民事责任,不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二者的性质和范围不同。质量侵权包括了产品质量侵权、建筑质量侵权和服务质量侵权,相应地,质量侵权责任可以划分为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即产品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和服务质量侵权责任。可见,质量侵权责任与产品责任的性质相同,都属于民事责任,但二者范围不同:产品责任限于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而承担赔偿责任;质量侵权责任则不仅包括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还包括因建筑或者服务质量存在缺陷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二、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何谓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笔者认为,根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服务质量侵权责任可以界定为:服务的提供者因服务质量存在缺陷,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服务质量侵权责任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有共同之处,其性质都是特殊民事侵权责任,都属于质量侵权责任的范畴,但服务质量侵权责任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项独立、特殊的质量侵权责任。

首先,服务质量侵权责任是针对“服务”这种特殊产品而言的。“服务”一词,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质量管理学上,“服务”属于“产品”范畴,它是指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既包括服务业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与提供有形产品相配套的各项服务。虽然广义的产品概念包括了“服务”,但“服务”有着与有形产品完全不同的特点:其一,服务是“生产”与消费同步进行,用户和消费者直接参与其“生产”。服务过程本身无法贮存,服务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也就是用户和消费者消费的过程,服务的“生产”在时间、空间上与消费是同步的,因此,在服务实现的过程中,离不开用户和消费者的参与。旅行乘车船、银行存款、医院就诊、餐馆就餐、旅店就宿等等,都离不开用户的直接参与。

可以说,没有用户和消费者的参与,就没有服务。其二,服务结果为无形产品。服务活动不同于工业化机器生产活动,其结果不是表现为有形的实体产品,而是表现为无形产品。从服务开始到服务全部结束,服务者为用户和消费者提供的是信息传递、位移、欣赏、享受或者医疗、保险、金融等服务。用户和消费者通过接受服务实现其传递信息、旅游、购物、欣赏、享受或者治病、保险、存款等目的。服务结束,消费者离去,不产生有形产品。其三,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向用户和消费者提供交通运输、邮电、商业、金融、旅游、饮食、宾馆、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的企业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显而易见,服务的提供者不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还是自然人,其经营内容、经营运作方式等与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是完全不同的。

可见,服务与(有形)产品不同。因此,服务质量侵权责任就不能适用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完全相同的规则。也正因为如此,《产品质量法》上的“产品”不包括“服务”,服务质量侵权不能依据《产品质量法》请求赔偿,只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赔偿。

其次,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的“竞合性”十分突出。当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建筑质量侵权责任的受害人就是买受人时,这两种责任也发生责任竞合问题。但是,比较地看,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的“竞合性”更为突出,这是由服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服务提供与服务接受总是在同一时空发生,二者在时间、空间上具有不可分离性,离开了服务提供与服务接受,服务不可能独立存在。从法律角度考察,服务提供与服务接受是通过订立和履行合同实现的,合同履行完毕,合同标的即服务随之消灭,因此,服务质量侵权往往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间,这就会形成服务提供者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相互重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如何请求赔偿,法学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条规定,受害人可以主张对自己最有利的法律后果,选择加害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最后,从归责原则看,产品责任实行严格责任原则,服务质量侵权责任是否也实行严格责任原则,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服务质量侵权责任应实行过错推定兼公平原则。本文第3部分将作进一步探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服务的种类、数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因服务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害的事件也不断发生。为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服务质量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不同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作出了相应规定,构成了我国服务质量管理的法律体系,也是调整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

三、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的构成

(一)服务缺陷

服务质量侵权责任是由于服务质量存在缺陷导致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而产生的赔偿责任。因此,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是构成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的前提条件。